城市圈报道:实施建筑“三造”战略 发展团风劳务经济
发布时间:2006-10-10作者:本站编辑
团风县是1996年5月黄冈撤地建市成立的新县。位于湖北省东部,大别山南麓,长江中游北岸。西距武汉市区50公里,南距黄冈市区20公里。全县人口38万人,其中农业人口33万人,耕地26万亩,农村劳动力16.8万人,富余劳动力7.5万人。是武汉城市圈核心层中唯一的一个贫困县。近几年,团风县紧紧抓住省委、省政府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机遇,充分发挥团风县的交通、区位优势,依托大武汉,发展新团风,以建筑劳务为突破口,以山河建工集团为载体,大力实施打造建筑航母、铸造建筑品牌、营造建筑之乡“三造”战略,带动全县建筑劳务输出,实现与武汉劳务对接,壮大了建筑产业,夯实了县域经济基础,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“武汉经济――劳务经济――建筑经济”的兴县富民之路。
打造建筑航母――山河集团,为劳务输出提供载体
发展劳务经济是当前提高农民收入最有效、最快捷的途径。县委、县政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,决定依托团风现有的产业优势,充分发挥团风县建筑业基础优势较强、劳动力密集程度高的特点,培植龙头企业。1998年,以团风淋山河建安公司为主体,将县内19个小企业进行捆绑,组建了湖北山河建工集团。实施了主攻武汉、抢占西部及北京、上海的发展战略,迅速拓展了武汉及国内建筑市场,并在市政工程、建筑装饰、房地产开发、设备安装、科研设计、工程监理、建材工业等专业领域全面发展。近几年,集团又先后在团风投资兴建了模板厂、塑钢门窗、饲料加工等企业,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,发展速度明显加快。使团风县建筑业实现了第一步跨越发展,成为最早、最快融入武汉城市经济圈的产业。
2005年,山河集团创产值20亿元,上交地方税收2000万元,吸纳团风劳动力2万余人。
铸造团风建筑品牌――团风建工,为劳务输出开拓市场
品牌是拓展市场的法宝。发展建筑劳务经济也是一样,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竞争力,就没有市场立足地。为此,团风县坚持“人才、规模、品牌”的战略思路,确立“以诚信闯市场,以质量树品牌,以联合促发展”的方针,从强化建筑企业和劳务人员素质入手,用实力铸造团风建筑品牌,拓展建筑劳务市场。
县委、县政府全面推进了建筑企业的体制改革,使一批企业增强了活力,获得了新生。湖北山河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在建县之初是产值不过5000万元、利税不过百万元的三级总承包公司,改革后,企业的潜能得到了最大释放,产值和税收比1996年增长了30多倍,取得了超常发展的历史巨变。
团风县立足实际,把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加快发展的主题,依托山河建工集团,组织教育、劳动、农业等部门同山河集团共同开办工程预决算、质量管理、规划设计、装潢等建筑、建材专业培训班。共开班200余期,培训农村劳动力2.5万人次,有2万人直接进入山河集团就业,占培训人员的85%。每年带回收入5亿余元。今年县政府又组建了“湖北团风建工职业培训学校”,每年可培训建筑技术人员5000-6000人。在共同培训中突出职业的转换,一大批从事犁田打耙的“泥腿子”变成了手拿钢尺、眼看图纸的建筑工程施工人员,近六成的民工变成了“小老板”。把“民工”打造成“名工”,形成团风县独具特色的劳务品牌。
营造建筑之乡――团风劳务,为劳务输出提供后勤保障
近几年来,团风县委、县政府充分发挥山河建工集团的龙头作用,奋力拓展外埠市场,大力发展建筑技术培训,完善建筑企业管理,打造一批实力雄厚、市场竞争力强的专业队伍,努力营造建筑之乡。
团风县在营造发展建筑业、支持建筑业、服务建筑业、争创建筑之乡良好氛围的同时,注重建好培训基地,提高建筑劳务输出质量,以此支持建筑业的长远发展。县里以县职业高中、县就业培训中心、民办培训机构、企业培训组织为依托,与“阳光工程”相结合,建立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,对农民工加强建筑技能和维权培训,努力满足团风县建筑企业的用工要求。同时筹建团风建筑职业技术学校,引进名师教授,创办名牌学校,大力培养建筑专业人才,为山河集团和武汉建筑市场定向培养专业建筑人才。实施了三大工程,即技能型人才培训工程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、再就业培训工程。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员,因材施教,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,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。此外,还以乡镇为单位,对每年新增劳动力进行登记造册,摸清新增劳动力底数,分期分批进行培训。并在每个乡镇建立培训机构,形成了全县统一的培训网络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团风创新培训思路,实行双向培训。与山河建工集团联手制订培训计划,互补培训内容,把培训班办到工地上,注重培训实效。到目前止已培训2.5万人,其中技能人才1000人,劳动力技能鉴定发证2000人。
团风县特别重视劳务分包公司这种新型施工作业方式,加大宣传力度,使一批“包工头”转化为劳务公司经理,形成了一批稳定的专业建筑劳务承包队伍,促进了建筑业的规范化发展和提档升级,为团风建筑劳务输出建立了稳定的渠道,打响了团风建筑劳务品牌。到目前为止,全县已成立了11家(含山河集团4家)建筑劳务分包公司。持证注册人员1102人,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62人。呈现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。
目前,全县共有建筑施工企业22家,其中一级总承包公司1家、二级总承包公司4家,三级总承包公司9家、专业分包公司4家、劳务承包公司7家,从业人员达到4.5万人,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127人,建筑业从业人员分别占全县总人口和就业人口的12%和20%。2005年团风建筑业实现税收4000多万元,建筑业已成为团风融入武汉城市圈最快、关联度最高、带动性最强的优势产业,也是团风在武汉经济圈中影响较大的品牌产业。今年7月团风县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湖北省劳务输出十大品牌之一“建筑鄂军”。
打造建筑航母――山河集团,为劳务输出提供载体
发展劳务经济是当前提高农民收入最有效、最快捷的途径。县委、县政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,决定依托团风现有的产业优势,充分发挥团风县建筑业基础优势较强、劳动力密集程度高的特点,培植龙头企业。1998年,以团风淋山河建安公司为主体,将县内19个小企业进行捆绑,组建了湖北山河建工集团。实施了主攻武汉、抢占西部及北京、上海的发展战略,迅速拓展了武汉及国内建筑市场,并在市政工程、建筑装饰、房地产开发、设备安装、科研设计、工程监理、建材工业等专业领域全面发展。近几年,集团又先后在团风投资兴建了模板厂、塑钢门窗、饲料加工等企业,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,发展速度明显加快。使团风县建筑业实现了第一步跨越发展,成为最早、最快融入武汉城市经济圈的产业。
2005年,山河集团创产值20亿元,上交地方税收2000万元,吸纳团风劳动力2万余人。
铸造团风建筑品牌――团风建工,为劳务输出开拓市场
品牌是拓展市场的法宝。发展建筑劳务经济也是一样,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竞争力,就没有市场立足地。为此,团风县坚持“人才、规模、品牌”的战略思路,确立“以诚信闯市场,以质量树品牌,以联合促发展”的方针,从强化建筑企业和劳务人员素质入手,用实力铸造团风建筑品牌,拓展建筑劳务市场。
县委、县政府全面推进了建筑企业的体制改革,使一批企业增强了活力,获得了新生。湖北山河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在建县之初是产值不过5000万元、利税不过百万元的三级总承包公司,改革后,企业的潜能得到了最大释放,产值和税收比1996年增长了30多倍,取得了超常发展的历史巨变。
团风县立足实际,把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加快发展的主题,依托山河建工集团,组织教育、劳动、农业等部门同山河集团共同开办工程预决算、质量管理、规划设计、装潢等建筑、建材专业培训班。共开班200余期,培训农村劳动力2.5万人次,有2万人直接进入山河集团就业,占培训人员的85%。每年带回收入5亿余元。今年县政府又组建了“湖北团风建工职业培训学校”,每年可培训建筑技术人员5000-6000人。在共同培训中突出职业的转换,一大批从事犁田打耙的“泥腿子”变成了手拿钢尺、眼看图纸的建筑工程施工人员,近六成的民工变成了“小老板”。把“民工”打造成“名工”,形成团风县独具特色的劳务品牌。
营造建筑之乡――团风劳务,为劳务输出提供后勤保障
近几年来,团风县委、县政府充分发挥山河建工集团的龙头作用,奋力拓展外埠市场,大力发展建筑技术培训,完善建筑企业管理,打造一批实力雄厚、市场竞争力强的专业队伍,努力营造建筑之乡。
团风县在营造发展建筑业、支持建筑业、服务建筑业、争创建筑之乡良好氛围的同时,注重建好培训基地,提高建筑劳务输出质量,以此支持建筑业的长远发展。县里以县职业高中、县就业培训中心、民办培训机构、企业培训组织为依托,与“阳光工程”相结合,建立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,对农民工加强建筑技能和维权培训,努力满足团风县建筑企业的用工要求。同时筹建团风建筑职业技术学校,引进名师教授,创办名牌学校,大力培养建筑专业人才,为山河集团和武汉建筑市场定向培养专业建筑人才。实施了三大工程,即技能型人才培训工程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、再就业培训工程。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员,因材施教,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,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。此外,还以乡镇为单位,对每年新增劳动力进行登记造册,摸清新增劳动力底数,分期分批进行培训。并在每个乡镇建立培训机构,形成了全县统一的培训网络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团风创新培训思路,实行双向培训。与山河建工集团联手制订培训计划,互补培训内容,把培训班办到工地上,注重培训实效。到目前止已培训2.5万人,其中技能人才1000人,劳动力技能鉴定发证2000人。
团风县特别重视劳务分包公司这种新型施工作业方式,加大宣传力度,使一批“包工头”转化为劳务公司经理,形成了一批稳定的专业建筑劳务承包队伍,促进了建筑业的规范化发展和提档升级,为团风建筑劳务输出建立了稳定的渠道,打响了团风建筑劳务品牌。到目前为止,全县已成立了11家(含山河集团4家)建筑劳务分包公司。持证注册人员1102人,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62人。呈现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。